沒有産品在購物車中。
Fastly CDN真实使用心得:技术控的神器,小企业的门槛?实测深度解析性能与成本的博弈—— 3年实战经验:VCL配置踩坑实录/亚太节点延迟真相/突发故障处理实录,附企业级选型建議
?
用了Fastly CDN三年多,从最初的满怀期待到现在的又爱又恨,说说真实感受。
第一次接觸Fastly時,被它的技術文檔嚇到了。那些VCL配置看得我頭皮發麻,完全不像其他CDN那樣點點鼠標就能用。記得當時爲了調試一個緩存規則,整整折騰了兩天。他們的技術支持倒是挺專業,但回複速度時快時慢,有時候要等上大半天。
不過熬過學習期後,確實能感受到它的強大。特別是實時刷新功能,對我們這種內容更新頻繁的網站太有用了。以前用其他CDN,內容更新後總要等幾分鍾才能生效,現在秒級刷新,省了不少麻煩。
速度方面,Fastly確實快。我們在東京節點的測試顯示,動態內容響應速度基本在200ms以內。但有個很煩人的問題:節點覆蓋不夠廣。有次南非用戶投訴訪問慢,一查發現當地沒有節點,請求要繞道歐洲,延遲直接飙到800ms+。
最糟心的是去年一次大故障。記得是他們的一個核心節點出了問題,導致我們網站挂了將近一小時。雖然事後給了賠償,但用戶流失的損失可比那點賠償金大多了。
賬單是最讓人頭疼的部分。上個月我們用了50TB流量,加上各種請求費用,賬單直接沖到7000多美元。同行用其他CDN的,同樣流量只要1000多美元。老板看到賬單時那個表情,我到現在都記得。
他們的計費方式也很"聰明"。基礎流量費已經夠貴了,還要額外收請求費、自定義規則費。最坑的是日志服務,想要完整日志還得再加錢。
安全方面Fastly確實專業,特別是那個Shape分析系統,幫我們揪出了不少惡意流量。但配置起來太複雜了,得專門安排一個人維護。有次遇到DDoS攻擊,雖然最終防住了,但那幾天技術團隊基本沒合眼。
說實話,Fastly適合兩類公司:
像我們這樣的中型網站,用起來真的很糾結。性能是好,但成本太高。最近正在考慮要不要換CDN5試試,聽說性價比不錯。
如果想用Fastly,建議先做好三件事:
用了這麽久,最大的感受是:沒有完美的CDN,只有適合不適合。Fastly就像個高傲的技術天才,能力超群但不好伺候。要不要用,得看你的錢包和耐心夠不夠厚。